主要建设内容

作者:淮阴师范学院传媒实验中心 时间:2018-04-28 点击数:

围绕“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深厚传媒文化素养和媒体技术创新应用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为目标,更新教育理念,建设一流的实验教学与管理队伍,搭建多学科共享、管理规范、设备先进的实验教学平台,加强实验教学体系创新和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加强实验课程及实验教材建设,完善管理模式,规范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建立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把传媒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综合实验教学平台。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一)更新实验教学理念

    根据学校“强化通识与彰显个性相结合、拓宽基础与加强实践相结合、学会学习与学会做人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思路,确立“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规格,践行“文理渗透、技艺融合、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坚持“以知识传授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素质、鼓励创新、强化实践、全面发展”的实验教学指导思想,坚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原则,以传媒行业产业发展趋势为依据,以传媒行业人才需求为导向,遵循传媒人才培养规律,努力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扎实专业基础、宽广的专业视野、深厚的人文素养、较强创新精神和过硬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形成以实验教学推进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现代实验教学观念,不断彰显新闻传播学科特色,提高传媒人才培养质量。

   (二)完善实验教学体系

传媒实验教学中心将从传媒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特征出发,在积极调整教学目标、科学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验课程标准、改革实践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破除媒介壁垒,建立以能力培养主线,层次分明、模块完整、衔接科学的实验教学与实践训练体系。整个实验教学体系由三个模块组成:一是依托课程开展的实验教学模块,主要由基础实验教学模块和综合实验模块构成,占50%左右,二是基于项目开展的实验教学模块,由大学生创新训练、专业竞赛、毕业论文/设计、大学生创业训练等创新实验模块构成,占30%左右;三是依托产学研合作平台开展的专业考察见习、专业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校外实训模块,占20%左右。如下图所示:

实验教学体系---2.jpg

(三)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传媒实验教学中心根据学科建设与发展以及社会的需求,及时开展对实验教学内容的研究,重视实验项目选择、实验方法设计,逐渐增加综合型、研究创新型实验项目比例。

1. 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强化基于课程的实验教学。包括基础性实验教学和综合性实验教学。基础性实验模块以培养学生的基础操作能力为目的,主要围绕各专业的课程设置,通过课堂实验和课外实验等形式,在实施过程中围绕文化传媒的基础知识开展,注重实验教学内容的应用性,主要包括新闻采编实验、广告图文设计实验、摄影、电视摄像、素描等。而综合性实验主要面向高年级学生开展,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业务操作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电子排版、非线性编辑、图文输出制作、电视节目制作、视听编辑实验以及演播厅综合实验等。

推进创新实验教学。在已有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教学的基础上,以教师工作室和学生工作室为依托,以跨专业、团队化的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和各级别专业竞赛项目为载体,有效激励学生自主探索创新,全面提升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并培养协同创新能力,形成传媒精英的大视野。

拓展各类平台实验教学。一方面利用专业考察、专业见习拓宽学生专业认知,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与传媒行业的联动机制,鼓励学生走出校门,深入行业,参与地方文化传媒实践工作,提升其专业应用能力和社会服务的能力。

2.创新实验教学方法

传媒实验教学中心在教学方法设计和实验教学实施过程中,将进行改革创新,逐步建立“学生自主、团队合作、项目引领、以赛代训”的实验教学模式。一是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按照认知规律,本着由浅入深、由简单到综合、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实验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开展实验;二是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指导作用,无论课内实验还是课外实验均配备专门指导教师,以有教师指导的项目作为开展实践训练的主要形式;三是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实验热情,逐步建立以学生为中心、实施以老生带新生的团队教学模式。通过上述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锻炼学生对于各项仪器设备的使用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百折不挠的工作作风和相互协作的精神,使之切实适应当前传媒产业对于人才的需求。

3.优化实验教学考核体系

传媒实验教学中心的实验教学在学校现有实验教学考核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完善,以提高实践技能为目标,除了采取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做法以外,一是引入目标达成考核办法,即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制定实践成果目标,如实验研究成果、竞赛获奖成果等,并逐步提高实验成果在考核中的比重;二是引入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尤其是在团队综合实验教学中,使学生评价成为整体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时成绩以实验操作、实验能力、实验结果及实验报告是否规范为主要依据,学生课外实践、选做实验的积极性及取得的实验效果也应作为评价成绩的标准之一。

(四)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

传媒实验教学中心将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加强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充实专业实验人员队伍并优化队伍结构,为进一步扩大开放实验,确保综合性、创新性、研究性实验质量提供切实的保障。

1.充实实验教学师资队伍

当前传媒实验教学中心还缺少专职实验人员,在今后一段时期,一是增设岗位编制,引进专职实验技术人员;二是实行全员聘任制和课程岗位负责制,将非专职实验教师柔性纳入到实验教师队伍中来;三是有计划地聘请业界精英作为中心的兼职人员,参与中心实验教学体系构建、实验项目设置、开放创新性平台建设以及学生实验实训指导,以提高中心的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

2.优化实验教师队伍结构

传媒实验中心将利用3年左右时间,从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以及业缘结构等方面不断优化实验教师队伍结构,最终形成一支教学梯队整齐、年龄与职称结构合理、学术背景多样、研究领域开阔、教学与实践经验互补的实验教学与管理队伍。

3.提升教师研究水平

组织中心教师开展有关实验教学改革研究,申报省部级以上教学改革课题;结合具体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组织实施“传媒实验教材编写规划”,通过一系列实验指导书和教材的编写,反映实验教学改革和研究的成果;加强网络课程建设和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开发,建设立体化实验教材和教学平台,努力打造一系列较高水平的实验教学研究成果。

(五)完善实验平台建设

依托完备的软硬件资源,整合现有广播电视学、广告学、广播电视编导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人力资源及课程资源,构建布局科学、结构优化的传媒教学实验中心。

1.优化实验室布局

结合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三个层级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传媒实验教学中心分为基础实验室、综合实验室和创新工作室三个类别,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资源共享的实验室布局,努力发挥其教学效益和社会服务效益。根据实验教学需要,升级改建录音播音室、影视摄影实验室、演播厅,完善相关设施设备。在已有实验室基础上,着眼于媒介融合趋势和教学、实践与研究需要,新建融采、编、播于一体的新媒体工作室、视听实验室等。此外,根据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目标,进一步发挥传媒实验教学中心在地方文化产业发展领域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辐射作用,努力拓展传媒实验教学中心的功能,增设产学合作平台,新建传媒文化产业服务中心、电商产业技术服务中心、广告产业咨询服务中心、传媒数据与资源中心等实践平台。具体结构如下:

中心建设构想--2.jpg

2.更新仪器设备

传媒实验教学中心将在原有教学设备基础上,根据实验室布局优化调整以及实验教学的需要,以发展的眼光增添相应的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并在其档次、质量、台套上保证实验教学的需求,特别是要满足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的实验教学需求。一方面,要根据实验室建设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新建新媒体工作室、视听实验室、传媒数据与资源中心等一批实验室,添置与其功能相适应的仪器设备以及相关软件系统。另一方面,适时更新或淘汰过时或损坏的仪器设备,添置新设备,拟购置照相机24台、摄像机15台、图形工作站40套、多媒体工作站60套,配置电影摄影机、3D摄像机、苹果高清非编工作站、音频工作站、数字录音机等设备,确保实验中心保持先进性、适用性和较高的配套性(中心现有仪器设备和采购计划见附表),最终形成对硬件媒体资源、使用学科有较大覆盖面,从而满足教学实验室在时间、空间、内容、对象上全面开放的要求。

3.加强设施与环境建设

传媒实验教学中心将在原有基础之上,继续加强设施与环境建设,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一是扩大实验教学中心占地面积,实验室面积达到国家有关标准要求;二是改善实验硬环境,实验室用房、设施、环境、安全等规划科学合理,符合规范要求;三是实验室具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条件,运行维护保障措施得力;四是创造良好的教学、学习和工作的软环境,既提高教师实验教学和教学改革研究的积极性,也能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和实践环境中受到锻炼。

(六)强化管理和运行机制建设

科学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是实验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验中心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传媒实验教学中心将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机制建设。

1.优化传媒实验中心管理机制

传媒实验教学中心将建立“四级管理”模式,对实验中心的人员、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管理分成学校层面管理、学院层面管理、实验中心层面管理、各实验室层面管理四级管理。实验中心接受学校和学院的直接领导,实行主任负责制,主任由学校任免,各实验分室主任均由实验课主持人或主讲教师兼任,每个实验室配备专职实验技术人员,负责日常教辅工作及实验室管理事务。

2.建立网络化、开放化的实验室管理模式

(1)建立实验室信息化管理运行平台。推动实验教学、基本工作信息和仪器设备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提高实验室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尤其是健全实验室开放运行的政策与机制,实现对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等教学资源的开放化管理,为广大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课余时间自主实验创设良好的环境。

(2)强化实验质量监控和管理。在不断完善实验教学计划、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和实验教材的基础上,制定一系列关于实验、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和学科竞赛等方面的实践教学管理标准,以此加强实验过程的制度化管理,强化对实验教学过程的监控,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3)不断完善实验教学与实验管理考核方法。重新核定实验教学工作量标准,提高教师实验教学的积极性,明确奖惩制度;加强实验教学计划、实验课表、新开实验教学的记录、实验项目变更、实验运行等情况的记录和归档管理工作;定期开展实验室工作检查,确保实验室运行安全、有序、有效,确保实验仪器设备的完好率。

 

Copyright© 2013  淮阴师范学院传媒学院  电话:0517-83525345 传真:0517-83525345 学院地址:淮阴区长江西路111号